(特约通讯员:李燕报道)在2014年5月12日,我们在范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----------会理绿陶,会理绿陶有着很源远流长的历史,而钧虹绿陶艺术品公司是传承会理绿陶的陶艺基地,在继承人韩进富的 讲述下,我们初步了解了有关会理绿陶的历史。
会理绿陶的制作工艺也十分的讲究,在韩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陶艺的作品,并且带领我们参观了制作的流程,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,我们就是将分为3个组,每一个小组在不同的工序中体验,交换体验不同的工序,工序不同分工也是不同的,让每一位成员都在不同的工序中体验,其中一道工序同学们很是喜欢就是灌浆,所谓灌浆就是将浆倒入所在的模具中,使之成形,要注意的是将模具的浆灌满后,待浆充分的引入模具,再将模具的浆倒掉,之后放在一旁,最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的将模具打开,把作品取出来。
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就是修胚,修胚就是将成型好的作品进行修整,使外观更加美观,在修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十分的小心,不然再好的作品毁坏了都无法修复了,因为胚体本来就很软,所以一定要耐心、细心地修整。
接下来就是将修整好的胚体放在阴凉处风干,不能在阳光下暴嗮,胚体容易破裂,待胚体表面完全风干,变成白色后,我们就要进行入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了就是上釉,上釉很关键,上釉很好的作品烧制出来就很美观,随后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上釉,上釉前需要对胚体进行清灰,使胚体的表面和内部光滑干净,再用软刷子将釉刷到胚体上,要注意釉色的搭配,待釉上好后放在一旁风干,将多余的釉要清理干净,从而在烧制的过程中釉才不会损坏作品。
最后就是将作品放在窑中进行烧制,烧制24个小时,这中间釉色就会发生窑变,变化为不同的色彩、花纹,看起来很美观,烧制完后,要进行冷却,之后再将作品从窑中取出来,作品也就圆满完成了。
通过本次的会理陶艺实习,我们接触到了学校接触不到的人和事,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,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,明天做些什么,但在这里,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,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,要自己地去做,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。在学校,只有学习的氛围,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,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。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,都存在着竞争,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,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,以提高自已的能力!
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,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总少不了那份纯真,那份真诚,尽管是大学高校,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。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,他们总是对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。在这次实践中,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,在学校,理论的学习很多,而且是多方面的,几乎是面面俱到;而在实际工作中,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,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。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,我学到了很多,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,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,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,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。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,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,会使谈话时有冷场,这是很尴尬的。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,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,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,事半功倍。别人给你的意见,你要听取、耐心、虚心地接受。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。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,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。社会经验缺乏,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。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,只要有自信,就能克服心理障碍。
在5月19日,圆满结束了为期七天的会理陶艺实习,我们返回了学校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