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到中国云南——黑井古镇,心里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,放眼望去,似是回到了古时。那用石板铺的路,石板铺的桥,石板砖建的房屋,石板砌成的柱子,哪一样不有古色古香的味道。假若再让我们穿上古代服装,那么会分不出现代和过去的假象。
时光在飞逝,转眼黑井古镇已走过历史悠久的几度沧桑,然而,我们一直想象着过去,是能够找出过去历史的奥秘与丰富的精神文化。
2014年春,信息工程系安排我们13级多媒体学生到黑井古镇进行色彩写生实训,当听到去黑井实训时,同学们激动无比,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。
一个美好的日子来到,我们背着行李,奔向古镇——黑井(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),史称“恐龙之乡”,是云南四大古镇之一。火车快速前行,期待着,心念快速到达,却感觉火车很慢,下了火车,同学们一来拿出手机拍照,二来欣赏周边环境与清晰的空气,我感叹着:这一片天空,娓娓诉说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……。古镇的文化使人沉醉,同学们大声呼喊着:
“快呀,快呀,马车来了,”
“什么?”
“马车?没坐过;没见过;马是听过,没看到过;哇哦,爽!……”
听到同学们的各种心声,我也醉在其中,思绪波动,感慨万千。马车上同学们相互拍照,终于真正到了古镇——黑井,看着大大“黑井”二字,瞬间想起这里的历史沧桑与过去的繁华。

我们在古镇街找一个客栈里安顿下来,吃饭后,指导教师:王锋老师与带队教师:陈荣老师宣布,一起去街上熟悉这里的优美环境;选择最佳写生地址,为后期色彩与写生做好准备。
第二天,我们带着写生工具到武家大院进行上课。
(属于典型的明清建筑,建于清道光十六年,咸丰七年扩建竣工,依山势而建,呈“王字型,纵一横三”,布局独特,由四个天井组成,四通八达,规模宏大,是云南罕见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。)
同学们观察独特的建筑风格,他们各自感叹说“我以后要建造这样的大院。”说明同学们对这里的古建筑风格有着向往,即使做不到,但至少有理想,有感想,有目标,而我们来学习也是为了目标而来。老师一对一的辅导,同学们绘出的画有各种独特的美,因为这里的风景决定着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与质量。
第三天到第五天,陆续到黑井庆安堤、
(始建于明末,完工于清道光年间,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,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,仅次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。)
古镇城门、古法制盐作坊、诸天寺、文庙、飞来寺、真觉禅寺、真武观等景点进行色彩写生。第五天晚上两位老师进行对本次学习作业检查,同学们都完成了实训安排的作业。老师进行对全体同学表扬说“本次实训,同学们都服从管理和安排,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精神,有深厚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师德,态度认真,学习积极、做事细心,脚踏实地,虚心接受指导,能够进一步掌握了专业技巧,吸收指导经验,从而有着良好的互动。善于发挥潜力,身心投入集体与学习之中,希望以后不管走到哪里,都能像这次实训一样积极、认真、专心对待。”
第六天,我们收拾行李返回学校。同学们说:
“我还不想走……”
“老师以后还要不要来……”
“老师我们再呆一天再走……”
各种话语能够体现出我们真的被黑井古镇所吸引,因为不仅仅在这里学会很多东西,收获很多,同时也被这里的种种所感染着,沉醉着,吸引着。
黑井历史悠久,传说距今3200年前至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,文物考证得知,有少数民族祖先在这里生息劳作与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,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。在2500年前,居住在此地的彝族先民就用青铜工具开凿了盐井。从此,黑井先民采卤而食;青铜器时代,他们掘池储卤,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;南诏时期,掘池汲卤,用釜煎盐,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;元代,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。在这两千年中,仅仅开挖两三口盐井。明洪武年,黑井设正五品盐课提举司。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,开发黑井。经数百年发展,到清朝,盐业到达鼎盛。解放前,黑井设场务公署,但海盐“入侵”,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,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。(自黑井居民口述消息)
时光流转,岁月匆匆,这是一次难得的实训,但不可能永远停留于此,我们高兴、快乐。如果可以,我希望时间一直停留在这一刻,在这片古朴的镇上陶冶我的情操,悠然自得,学有进步。可终究还是不能停留,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唯美而难忘的回忆。
高13多媒体6班
2014年 春